《自学大全》
Table of Contents
简介
- 书名:自学大全
- 作者:读书猴
- 译者:滕小涵
-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 版次:2022-8
笔记
1. 学习动机
目的:提高意志力和积极性
- 具化激发学习动机的事件
- 事件带来的影响
- 对影响进行评价
- 注明评价理由
PS. 可作出动机图,图像比文字更深刻
2. 学习目标
出发点
- 选择要学的科目
- 列出已掌握的知识点
- 由易至难排序知识点
- 最后几个难的,且难以分辨是否掌握的便是学习出发点
学习路线
- 在出发点和目标之间建立路线
- 细化路线步骤
- 思考其他路线
- 选择一条可行性最高的路线
PS.
- 路线需要根据学习情况动态调整
- 具体路线可以去网上查找,关键词:“如何入门xx”“如何学习xx”,具体步骤则递归继续查找
3. 增强学习动机
两分钟起跑法
graph TD; A("学习两分钟") --> C1{"继续?"} C1 -->|Y| B("继续学习,无时间限制") C1 -->|N| C2{"学习其他科目?"} C2 -->|Y| A C2 -->|N| C("休息")
奥夫相基娜效应
中断任务,即使没有外界诱因,也会想要将其完成。
如有的作家习惯写到中途就停笔休息,让自己第二天更有动力开始工作
4. 规划学习时间
目的
- 多线程
- 提高碎片化时间效率
行动纪录表
- 记录未来一周的每日行动
每日以半小时或一小时为单位,记录时间使用情况。
gantt dateFormat HH:mm axisFormat %H:%M title 行动记录表 section 3 月 2 日 起床,吃早餐:done, des1, 07:00, 30m 家到公司 :done, des2, after des1, 30m 查看邮件 :active, des3, after des2, 1h
重新规划时间
- 时间分类
- 白色时间:完全自由支配的时间
- 黑色时间:完全行动受限的时间
- 灰色时间:介于白色时间和黑色时间之间
- TODO 基于行动纪录表,评估每个时间单位(一小时或半小时)的自由度
(等待后续细化)
Table 1: 时间自由度评估标准 自由度 状态 准备 可做之事 思考 听 看 写 说 0% 睡觉 - - - - - - 1% 工作
上课提前思考难解之事 孵化 - - - - - 10% 休息
睡觉前学习 回忆复习 + - - - - 20% 公交车上
散步
慢跑有声教材
播放设备听有声书 + + - - - 30% 家务 文字或有声教材
播放设备出生朗读或跟读 + + - - + 50% 排队等候 书本
单词卡读书
记单词+ + + - - 80% 咖啡厅
休息室教材和文具 抄写
做题+ + + + - 100% 自己的房间 无限制 + + + + + - 书、单词卡、有声材料等手机全部搞定
- 孵化指的是潜意识的思考
5. 番茄工作法
步骤
- 一段(30 min):每学习 25 min, 休息 5 min
- 一轮(2 h):每完成 3 段(90 min, 1.5 h),休息 30 min
gantt dateFormat HH:mm axisFormat %H:%M title 轮-1 section 段-1 学习 : des1, 07:00, 25m 休息 : des2, after des1, 5m section 段-2 学习 : des3, after des2, 25m 休息 : des4, after des3, 5m section 段-3 学习 : des5, after des4, 25m 休息 : des6, after des5, 5m section 休息 休息 : des7, after des6, 30m
要求
- 任务拆分:将大任务化为小任务,使得每个小任务都能在 25 分钟内完成
- 重复任务:GtG(Greasing the groove), 如极限是做 10 个俯卧撑,那么每段做 1/2 即 5 个,下一段再做五个。简单说就是少量多次重复。
6. 学习动力
反向计划法(自我欺骗)
步骤 | 例子 |
---|---|
设定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 每天写 10000 字 |
取最小单位 | 每天写 1 字 |
否定最小目标 | 每天不写 1 字 |
让反向目标无法完成 | 写了至少 1 字,反向目标失败 |
若每天反向目标都失败,放宽目标 | 每天都至少写 1 字,那么改为每天不写 10 字 |
养成习惯
- 选择一个已有习惯作为垫脚石。如每天起床耍 5 分钟手机
- 将新习惯附着在已有习惯,先后顺序自行调整。起床耍完手机做 10 个俯卧撑
- 时常记起这档事儿,保证每次已有习惯触发时,能执行新习惯
- 新习惯养成后,可以:
- 加大新习惯的量,如俯卧撑变成 15 个
- 将另一个新习惯附着到该习惯上
行为设计表
- 选择一个与学习行为相竞争,即花时间的“竞争行为”
- 制作行为设计表
- 针对竞争行为出现的原因,在改良后的目标行为去对抗它们
诱因 | 难度 | 其他竞争 | 奖惩/回报 | |
---|---|---|---|---|
竞争行为(耍手机) | 通知,消息 | 低 | 少 耍手机基本不受限制 |
快 消息得到回复 视频带来的快乐 |
目标行为(读专业书) | 全靠自觉 | 高 难懂 |
多 手机、游戏 |
慢 很久之后,甚至不显现 |
改良的目标行为(加入打卡交流群) | 定时打卡 | 中 可以交流 |
中 改变环境,收起收起 |
中 可以在群里分享心得 |
7. 学习氛围
- 他人监督:写承诺书,没完成 90% 执行惩罚
- 邀请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参与
8. 学习内容
知识地图
- 选定一个领域或课题
- 把能想到的所有相关内容写出
- 查询资料,找到项目根基,即比较重要的概念
- 查询资料,将概念相互关联,有联系的两个项目连线。在此过程中随时新增相关概念
- 形成最终的知识地图后,从边缘概念开始逐步深入学习
拉米提问法
用于了解目标领域或课题的整体概念。查询资料找出课题的下列特征:
- 类属:该课题属于何种类别
- 种差:该课题与同类的其他概念的区别
- 部分:课题的组成部分
- 定义:课题的定义
- 词源:课题名称的词汇演化
- 反义词:课题名称的反义词
- 由来:课题的历史,课题产生的原因
- 衍生:课题会衍生哪些其他课题
以“心理学”为例子:
特征 | 回答 |
---|---|
类别 | 社会科学、人类科学 |
种差 | 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方法 |
部分 | 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
定义 | 研究人心理活动的学问 |
词源 | psycology = + psyche (心灵、灵魂) + logos (学问) |
反义词 | 物理学、社会学 |
由来 | 人们对灵魂和精神的研究 |
衍生 | 行为经济学、实验哲学 |
9. 资料查询方法
打磨关键词
- 从辞典中搜索与关键词相关的词语。如搜索“拉伸”,得到“拉伸运动”、“拉伸体操”等
- 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如“拉伸涌动”
- 收集共现词。如多个有关“拉伸运动”的词条中都包含“静态”、“动态”,这两个便是共现词
- 确定排除关键词。如“拉伸运动”可能会包含“身高”等无关关键词
相关文献查找
- 选择起始文献,假定文献记作 A , 作者记作 B
- 查阅 A 的参考文献和引用文献
- 查阅 B 所写的其他文献
10. 资料查询内容
百科全书
- 综合性百科全书
- 专业性百科全书
- 工具书、指南、手册
文献目录
- 文献目录的目录
- 文献目录索引
- 文献目录年表
- 文献目录总览
教科书
- 作为百科全书使用,如查询、检索
- 作为文献目录使用,如拓展阅读
- 作为入门书籍使用
11. 资料整理
引文矩阵
- 建立一个表格
- 每列表示不同文献
- 每行表示参考文献和引用文献。如果重复只记一次
- 单元格内容为文献对参考文献的评价
- 将参考文献按被引用次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 将文献按引用文章数量从多到少进行排序
例如:
文献名 | 引用的文献 | |
---|---|---|
1 | a | x z |
2 | b | z |
3 | c | y w |
4 | d | x y z w |
初始的表为:
a | b | c | d | |
---|---|---|---|---|
x | + | + | ||
y | + | + | ||
z | + | + | + | |
w | + | + |
将参考文献按被引用次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a | b | c | d | |
---|---|---|---|---|
z | + | + | + | |
y | + | + | ||
x | + | + | ||
w | + | + |
将文献按引用文章数量从多到少进行排序:
d | c | a | b | |
---|---|---|---|---|
y | + | + | ||
x | + | + | ||
z | + | + | + | |
w | + | + |
使用方法:
- 了解引文的评价,可以看文献的的派别。如 d,c,a 对 y 都是一致评价,表明这三篇文献是同属一个派别;若有两种以上的不同评价,便可以看出不同的派别和主张
- 把握哪些引文属于经典文章
- 摸清研究和文献分布。如 a,c 引用的文献完美错开,因此可以初步判断 a,c 研究的方向不相同
要素矩阵
- 建立一个表格
- 每行表示不同文献,按年份排序
- 每列表示各种要素
- 前三列为
- 书目信息,如作者,书名、刊名等
- 出版年份,用于排序
- 研究目的
- 之后为各个要素,如:
- 自变量
- 因变量
- 研究设计
- 研究对象
- 数据集与数据源
- 本研究的意义
- 本研究的优点
- 本研究的缺点
- 前三列为
书目信息 | 出版年份 | 研究目的 | 自变量 | 因变量 | … | |
---|---|---|---|---|---|---|
文献 A | ||||||
文献 B | ||||||
文献 C | ||||||
… |
12. 资料筛选
四个法 – 因果归纳
- 将主张写成“ if A, then B ”的形式
制作四个表,A+ 表示“ A 发生”,A- 表示“A 不发生”; B 同理
B+ B- A+ X Y A- Z W - 当 X >> Y 时才可能说“ if A, then B ”
例子: 主张“求雨有用”,即如果“求雨”,那么“下雨”
求雨+ | 求雨- | |
---|---|---|
下雨+ | 10 天 | 120 天 |
下雨- | 70 天 | 240 天 |
求雨后下雨的天数远远小于不求雨也下雨的天数,因此不能说“求雨有用”
更准确的做法是用更多的数据做相关性分析。
14. 记忆
PQRST 法
- 预读,把握主要内容
- 提问,对所读内容进行提问,可围绕时间、地点、人物、对象、原因和方法
- 精度,带着精度文本
- 复述,基于问题复述信息,将其记忆
- 测验,对着问题,将答案写出并校验
绘制概念地图
寻找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想象记忆术 mnemonics
- 准备用于关联记忆的“桩”,桩之间需要具有连续性
- 想象联系起来的桩的画面,要足够印象深刻
- 将每个要记忆的事物与一个桩联系起来,需要足够夸张的联系以维持深刻的印象
模块学习
以 35 分钟为一个周期进行学习。所有回忆都结合概念地图,快速闪回。
时段 | 动作 |
0-20 | 学习新内容 |
20-24 | 休息 |
24-26 | 回忆前一天的内容 |
26-28 | 回忆前一周的内容 |
28-30 | 回忆前一月的内容 |
30-35 | 回忆今天所学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