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大全》

简介

  • 书名:自学大全
  • 作者:读书猴
  • 译者:滕小涵
  •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 版次:2022-8

笔记

1. 学习动机

目的:提高意志力和积极性

  1. 具化激发学习动机的事件
  2. 事件带来的影响
  3. 对影响进行评价
  4. 注明评价理由

PS. 可作出动机图,图像比文字更深刻

2. 学习目标

出发点

  1. 选择要学的科目
  2. 列出已掌握的知识点
  3. 由易至难排序知识点
  4. 最后几个难的,且难以分辨是否掌握的便是学习出发点

学习路线

  1. 在出发点和目标之间建立路线
  2. 细化路线步骤
  3. 思考其他路线
  4. 选择一条可行性最高的路线

PS.

  • 路线需要根据学习情况动态调整
  • 具体路线可以去网上查找,关键词:“如何入门xx”“如何学习xx”,具体步骤则递归继续查找

学习方法

  • 跳伞式学习

    暂不考虑自身实力,从需求出发,确定好学习路径后一路到底,系统而全面地学习

  • 惰性计算学习

    需要用的的知识,碰到了再学,不提前学习,否则暂且不谈。

3. 增强学习动机

量化过程

  1. 学习路线中的步骤足够清晰
  2. 量化步骤,使其进度能够成为数值。如做完 1000 道数学题,“每天 10 道”就是量化的目标

两分钟起跑法

graph TD;

A("学习两分钟") --> C1{"继续?"}
C1 -->|Y| B("继续学习,无时间限制")
C1 -->|N| C2{"学习其他科目?"}
C2 -->|Y| A
C2 -->|N| C("休息")

奥夫相基娜效应

中断任务,即使没有外界诱因,也会想要将其完成。

如有的作家习惯写到中途就停笔休息,让自己第二天更有动力开始工作

4. 规划学习时间

目的

  • 多线程
  • 提高碎片化时间效率

行动纪录表

  1. 记录未来一周的每日行动
  2. 每日以半小时或一小时为单位,记录时间使用情况。

    gantt
    dateFormat HH:mm
    axisFormat %H:%M
    title 行动记录表
    
    section 3 月 2 日
    起床,吃早餐:done, des1, 07:00, 30m
    家到公司 :done, des2, after des1, 30m
    查看邮件 :active, des3, after des2, 1h

重新规划时间

  • 时间分类
    • 白色时间:完全自由支配的时间
    • 黑色时间:完全行动受限的时间
    • 灰色时间:介于白色时间和黑色时间之间
  • TODO 基于行动纪录表,评估每个时间单位(一小时或半小时)的自由度

    (等待后续细化)

    Table 1: 时间自由度评估标准
    自由度 状态 准备 可做之事 思考
    0% 睡觉 -   - - - - -
    1% 工作
    上课
    提前思考难解之事 孵化 - - - - -
    10% 休息
    睡觉前
    学习 回忆复习 + - - - -
    20% 公交车上
    散步
    慢跑
    有声教材
    播放设备
    听有声书 + + - - -
    30% 家务 文字或有声教材
    播放设备
    出生朗读或跟读 + + - - +
    50% 排队等候 书本
    单词卡
    读书
    记单词
    + + + - -
    80% 咖啡厅
    休息室
    教材和文具 抄写
    做题
    + + + + -
    100% 自己的房间   无限制 + + + + +
    1. 书、单词卡、有声材料等手机全部搞定
    2. 孵化指的是潜意识的思考

5. 番茄工作法

步骤

  • 一段(30 min):每学习 25 min, 休息 5 min
  • 一轮(2 h):每完成 3 段(90 min, 1.5 h),休息 30 min
gantt
dateFormat HH:mm
axisFormat %H:%M
title 轮-1

section 段-1
学习 : des1, 07:00, 25m
休息 : des2, after des1, 5m

section 段-2
学习 : des3, after des2, 25m
休息 : des4, after des3, 5m

section 段-3
学习 : des5, after des4, 25m
休息 : des6, after des5, 5m

section 休息
休息 : des7, after des6, 30m

要求

  1. 任务拆分:将大任务化为小任务,使得每个小任务都能在 25 分钟内完成
  2. 重复任务:GtG(Greasing the groove), 如极限是做 10 个俯卧撑,那么每段做 1/2 即 5 个,下一段再做五个。简单说就是少量多次重复

6. 学习动力

反向计划法(自我欺骗)

步骤 例子
设定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目标 每天写 10000 字
取最小单位 每天写 1 字
否定最小目标 每天不写 1 字
让反向目标无法完成 写了至少 1 字,反向目标失败
若每天反向目标都失败,放宽目标 每天都至少写 1 字,那么改为每天不写 10 字

养成习惯

  1. 选择一个已有习惯作为垫脚石。如每天起床耍 5 分钟手机
  2. 将新习惯附着在已有习惯,先后顺序自行调整。起床耍完手机做 10 个俯卧撑
  3. 时常记起这档事儿,保证每次已有习惯触发时,能执行新习惯
  4. 新习惯养成后,可以:
    1. 加大新习惯的量,如俯卧撑变成 15 个
    2. 将另一个新习惯附着到该习惯上

行为设计表

  1. 选择一个与学习行为相竞争,即花时间的“竞争行为”
  2. 制作行为设计表
  3. 针对竞争行为出现的原因,在改良后的目标行为去对抗它们
  诱因 难度 其他竞争 奖惩/回报
竞争行为(耍手机) 通知,消息
耍手机基本不受限制

消息得到回复
视频带来的快乐
目标行为(读专业书) 全靠自觉
难懂

手机、游戏

很久之后,甚至不显现
改良的目标行为(加入打卡交流群) 定时打卡
可以交流

改变环境,收起收起

可以在群里分享心得

学习日志

  • 每日记录,只要做了就算(除非对时间有特别要求)
  • 将一年时间可视化,每周回顾反思 095b5507a92336f19764f8e672e026fd.jpg
  • 将学习内容可视化,每单元回顾温习 b958a2b46a142c1bb04e90d6d75c82ea.jpg

7. 学习氛围

  • 他人监督:写承诺书,没完成 90% 执行惩罚
  • 邀请志同道合之人共同参与

8. 学习内容

知识地图

  1. 选定一个领域或课题
  2. 把能想到的所有相关内容写出
  3. 查询资料,找到项目根基,即比较重要的概念
  4. 查询资料,将概念相互关联,有联系的两个项目连线。在此过程中随时新增相关概念
  5. 形成最终的知识地图后,从边缘概念开始逐步深入学习

拉米提问法

用于了解目标领域或课题的整体概念。查询资料找出课题的下列特征:

  • 类属:该课题属于何种类别
  • 种差:该课题与同类的其他概念的区别
  • 部分:课题的组成部分
  • 定义:课题的定义
  • 词源:课题名称的词汇演化
  • 反义词:课题名称的反义词
  • 由来:课题的历史,课题产生的原因
  • 衍生:课题会衍生哪些其他课题

以“心理学”为例子:

特征 回答
类别 社会科学、人类科学
种差 以实验为主要研究方法
部分 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等
定义 研究人心理活动的学问
词源 psycology = + psyche (心灵、灵魂) + logos (学问)
反义词 物理学、社会学
由来 人们对灵魂和精神的研究
衍生 行为经济学、实验哲学

9. 资料查询方法

打磨关键词

  1. 从辞典中搜索与关键词相关的词语。如搜索“拉伸”,得到“拉伸运动”、“拉伸体操”等
  2. 在搜索引擎搜索关键词。如“拉伸涌动”
  3. 收集共现词。如多个有关“拉伸运动”的词条中都包含“静态”、“动态”,这两个便是共现词
  4. 确定排除关键词。如“拉伸运动”可能会包含“身高”等无关关键词

提喻查找法

  1. 将关键词的属类、子类层级进行划分。如关键词是“海明威”: 90c6a6aaac4f59ac16d7ca932c9ff57d.jpg
  2. 分别去查找每个概念的相关百科或辞典。
  3. 如果只想了解关键词的大概,查阅层次高的资料,如“人”、“文学家”相关的资料;如果想较为深入的了解关键词,查阅层次低的资料,如“海明威”、“美国文学家”

相关文献查找

  • 选择起始文献,假定文献记作 A , 作者记作 B
  • 查阅 A 的参考文献和引用文献
  • 查阅 B 所写的其他文献

10. 资料查询内容

百科全书

  • 综合性百科全书
  • 专业性百科全书
  • 工具书、指南、手册

文献目录

  • 文献目录的目录
  • 文献目录索引
  • 文献目录年表
  • 文献目录总览

教科书

  • 作为百科全书使用,如查询、检索
  • 作为文献目录使用,如拓展阅读
  • 作为入门书籍使用

11. 资料整理

目录矩阵

  1. 建立一个表格
  2. 每行表示不同文献
  3. 每列表示行所对应的文献章节和概述
  4. 将单元中相似的内容链连接在一起

目的是从“点式阅读”向“面式阅读”转变,不被单独一本书所束缚。

引文矩阵

  1. 建立一个表格
  2. 每列表示不同文献
  3. 每行表示参考文献和引用文献。如果重复只记一次
  4. 单元格内容为文献对参考文献的评价
  5. 将参考文献按被引用次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6. 将文献按引用文章数量从多到少进行排序

例如:

  文献名 引用的文献
1 a x z
2 b z
3 c y w
4 d x y z w

初始的表为:

  a b c d
x +     +
y     + +
z + +   +
w     + +

将参考文献按被引用次数从高到低进行排序:

  a b c d
z + +   +
y     + +
x +     +
w     + +

将文献按引用文章数量从多到少进行排序:

  d c a b
y + +    
x +   +  
z +   + +
w + +    

使用方法:

  • 了解引文的评价,可以看文献的的派别。如 d,c,a 对 y 都是一致评价,表明这三篇文献是同属一个派别;若有两种以上的不同评价,便可以看出不同的派别和主张
  • 把握哪些引文属于经典文章
  • 摸清研究和文献分布。如 a,c 引用的文献完美错开,因此可以初步判断 a,c 研究的方向不相同

要素矩阵

  1. 建立一个表格
  2. 每行表示不同文献,按年份排序
  3. 每列表示各种要素
    • 前三列为
      1. 书目信息,如作者,书名、刊名等
      2. 出版年份,用于排序
      3. 研究目的
    • 之后为各个要素,如:
      • 自变量
      • 因变量
      • 研究设计
      • 研究对象
      • 数据集与数据源
      • 本研究的意义
      • 本研究的优点
      • 本研究的缺点
  书目信息 出版年份 研究目的 自变量 因变量
文献 A            
文献 B            
文献 C            
           

12. 资料筛选

四个法 – 因果归纳

  1. 将主张写成“ if A, then B ”的形式
  2. 制作四个表,A+ 表示“ A 发生”,A- 表示“A 不发生”; B 同理

      B+ B-
    A+ X Y
    A- Z W
  3. 当 X >> Y 时才可能说“ if A, then B ”

例子: 主张“求雨有用”,即如果“求雨”,那么“下雨”

  求雨+ 求雨-
下雨+ 10 天 120 天
下雨- 70 天 240 天

求雨后下雨的天数远远小于不求雨也下雨的天数,因此不能说“求雨有用”

更准确的做法是用更多的数据做相关性分析。

图尔敏模型

图尔敏模型 6 个要素 [1]

  • 依据 G, Ground, 相关论据,小前提
  • 主张 C, Claim, 论题、观点
  • 限定 Q, Qualifiers, 论证范围和强度的限定
  • 正当理由 W, Warrant, 普遍性原则,大前提,一般会被省略
  • 支持 B, Backing, 正当理由的进一步陈述,展示正当理由的普遍性
  • 例外 R, Rebuttal, 对已知反例的考虑,进行补充性说明

完整过程:

简略过程:

13. 阅读

跳读

  1. 阅读绪论,或者文章的第一段
  2. 阅读结论,或者文章的最后一段

文献阅读

  1. 将文献标题转化为问题的形式,如终极三问
  2. 在对应的标题中寻找答案
  3. 问题问题,制作一份摘要。

14. 记忆

PQRST 法

  1. 预读,把握主要内容
  2. 提问,对所读内容进行提问,可围绕时间、地点、人物、对象、原因和方法
  3. 精度,带着精度文本
  4. 复述,基于问题复述信息,将其记忆
  5. 测验,对着问题,将答案写出并校验

绘制概念地图

寻找各个概念之间的联系。

想象记忆术 mnemonics

  1. 准备用于关联记忆的“桩”,桩之间需要具有连续性
  2. 想象联系起来的桩的画面,要足够印象深刻
  3. 将每个要记忆的事物与一个桩联系起来,需要足够夸张的联系以维持深刻的印象

模块学习

以 35 分钟为一个周期进行学习。所有回忆都结合概念地图,快速闪回。

时段 动作
0-20 学习新内容
20-24 休息
24-26 回忆前一天的内容
26-28 回忆前一周的内容
28-30 回忆前一月的内容
30-35 回忆今天所学的内容
Powered by Org M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