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辰时刻》

破防了,好不容易写的一篇读书笔记,结果从 Windows 复制过来乱码,还给我插入一些 Lenovo 的东西。只能重写一篇,但是精力不足,不太想写。

简介

《星辰时刻》通过讲述着罗德里格之口,讲述了一个东北女人玛卡贝娅贫苦而悲惨的一生。

玛卡贝娅出生贫寒,自幼便父母双亡,随姨妈长大,不幸的是,姨妈夜没能长久陪伴她。她做着简单的工作,回念着童年时美好的记忆,时光慢慢地走着。她什么都不知道,对她而言生活并不是可怕的,因为她不知道什么叫可怕。认知水平有限的她,认为生活就是这样,一点点小确幸就能够让他开心半天。

她遇到了奥林匹克,一个撒谎者,这个名字根本就不是他的。他像个绅士一样同玛卡贝娅认识并交往,而后慢慢褪下伪装。他满口跑火车,嘴上总是挂着要当议员,事实上他几乎不干正事,自视甚高。虽然奥林匹克也不是什么好鸟,但是他看不起玛卡贝娅的出身,蔑视她的智商。当然二人是渐行渐远。

玛卡贝娅虽然所知甚少,但是她从舍友那里借来了一个收音机,每日听着那些新颖的、时髦的、前卫的名词,她的好奇心日益增长,能看得出这是她思想觉醒的一个过程。有时她能体察到孤独时带来的异样感觉,那一股奇怪的宁静。

奥林匹克终于还是和她分手,转而追求玛卡贝娅的同事格洛丽亚,她身材更加丰满,家庭和睦,父亲开肉铺,奥林匹克傍上富婆的机会终于来临。格洛丽亚告诉玛卡贝娅,奥林匹克是命中注定属于她,因为她找占卜师算过命了。

玛卡贝娅对此深感兴趣,于是她也来到占卜师卡罗特夫人的家里,要求算一卦。卡特罗夫人先“准确”地说出了玛卡贝娅的困境丢了男朋友、丢了工作,随后给她讲得天花乱坠:奥林匹克将会后悔同她分手,上司会后悔辞退她。她将遇见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帅哥,带着可以把人压死的钞票,只爱她。玛卡贝娅心花怒放,第一次体验到幸福的告绝,心中升起了希望。

戏剧性的结尾:玛卡贝娅出门之后尝试在夜色中穿过马路,随后被一辆疾驰而来的奔驰车撞死。

对空无的激情

这是科尔姆·拖宾为《星辰时刻》所作的序言的标题,以我个人的见解,“对空无的激情”强调的是作者克拉丽丝对不确定的一种追求。Uncertainty, 博尔赫斯最喜爱的事物之一,它是流动的江河,它是绚丽的激光,它是永不停息的变幻的漩涡。弗兰克在《沙丘》系列所言:

生命之所以美丽,是因为生命随时会给你带来事先未知的惊喜。

想必克拉丽丝应当会对这个观点颔首称是。《星辰时刻》通篇追求的是一种不确定性,甚至到了极端的地步,全文的结构、叙事、语言都是松散的,不同传统的文学小说那般紧凑。

文中没有什么是最稳固的。叙述者的话音从隐晦的对存在和上帝的疑惑,转换到近乎喜剧般的游走在他笔下人物的内心;他注视着女主人公,走入她的意识,倾听她,后又退身。

这种方法使得写作更加自由,思维和想象力不受限制地在原野上狂奔。因而《星辰时刻》会有一股意识流的味道,类似于江南的《龙族》,故事中穿插价值判断和主观情绪,想到什么便可说什么。这种意识流的写法应该是会是我之后写作的一种偏爱。

荒诞

整个故事都显露出一种加缪式的荒诞:重复的生活,没有灵魂的躯壳,空洞的语言,匆忙而潦草的结局。奥林匹克的出现是荒诞的,玛卡贝娅的觉醒是荒诞的,卡罗特夫人的占卜是荒诞的,玛卡贝娅意外死亡是荒诞的。

对荒诞的反抗之一便是体验,这正是玛卡贝娅从广播中听到的,以及在占卜之后准备去追求的:她才知道她拥有幸福,或者说更好的幸福的权利。从女性主义的视角写作的话,结局应该像《火光之色》一样,女主觉醒后发动一些“复仇”,最后完全成为自己,摆脱他人的依赖,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但是克拉丽丝“对空无的追求”使得玛卡贝娅的结局完全不同。

荒诞就是一种空无,克拉丽丝完全把自己浸入其中。

写作者

《星辰时刻》给我最大的感触之一应当是故事的结构。故事的展开,通过一个第三者,也就是讲述者去展开。这样做有几个好处。

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很自然地输出作者本人的观点,更好地通过人物心里独白去展示一些说教式的、但是能给人思考的语句。基于此,作者的观点可以不是显然的,即故事讲述者的主观情绪可以完全和作者本人相反,使得作者本人更加独立于作品。如此便不知不觉设下了一个最大的悬念,即故事讲述者的话是否完全可信?这样创造了一个空间让读者去思考和讨论。

因为是讲述者在讲故事,所以一些意识流的描述不会显得生硬。既然是讲述者在尝试生动地讲述这个故事,难免会出现胡言乱语的情况,此时思想不受任何拘束,不考虑情节、手法、结构,写作成为写作本身,创作就是创作。

Powered by Org Mode.